×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最后的反击

第三十六章:松山要塞(六)

2049年11月22日12时24分,在松山要塞机步第187师情报中心,参谋长汪勇正指挥着操纵员,精心标注着目标区的各个目标。从大屏幕上呈现的“松山防区战场敌情动态图”上看,目标区正处在东临岭东北方向20余公里的森林边缘。那的确是德军A集团军“凯西特遣群”的“史奈德”营的位置。不过,此时,情报中心并不知道这群敌人的性质(敌人的性质包括番号、数量、武器、指挥官等情况),所以在大屏幕上很难完整标注清楚敌情。

尽管如此,头戴钢盔的操纵员仍然在精心标注着,那是我军隐形隐身无人侦察机的杰作。它们把所能发现的所有信息数据迅速传输在电子大屏幕上,以使大屏幕上不断闪烁出新的标号和队号。但这些标号和队号都是以前标图数据库中未曾出现过的,所以,不断闪现出来的标号和队号,其实都是情报参谋们临时创造出来的。

汪勇看到,德军的这个开进纵队,猛的一看,由十几辆近20米长的巨型“载重车”组成,但细看之下,才发现它们并没有常规载重车的车头和车体,只是一个个巨长的“箱体”。咦!这是什么装备?难道是自行式地对地战术导弹吗?汪勇这样问自己。

大屏幕上,打头的一个巨长“箱体”走到森林的一块空地上,开始减速了。第一个“箱体”停下来了,“头”朝向东临岭方向;第二个“箱体”停在第一个“箱体”的左侧(其实也就是东南边);第三个“箱体”停在第一个“箱体”的右侧(其实也就是西北边)。噢,这好像是一个小组啊。他这样想,但眼睛始终没挪动,死死地盯着屏幕。

“第二组”来了。在“第一组”左侧(其实也就是“第一组”的东南侧)的另一处空地上,仍然照着“第一组”的进场顺序,依次排开;“第三组”也来了,这回是排在“第一组”的右侧(其实也就是“第一组”的西北侧);接着是“第四组”和“第五组”……汪勇此时只能假定每三个“箱体”为一个“组”。看来,这个区域内共有5个“小组”啊。

正在汪勇计算时,一个声音喊道,“参谋长,快看!”。汪勇知道,这是侦察科长潘玉强(书友:panyuqiang)在喊他。他立即移动目光,顺着潘科长的手指看过去,右边的一块大屏幕上正在展示着不远处半空中正在坠落中的一团火焰。然后,一名无人机操纵员报告,“9号无人机被不明火力击落”。这时,正中那块大屏幕上的,所显示最靠近森林东北侧的一个侦察机队标,顿时消失了。但它所传回来的图像显示,那个区域也有15个巨长“箱体”正在聚拢成5个“小组”。

“赶快查明情况!马上向我报告。”汪勇知道,尽管师情报中心的无人侦察机群突进去,相对安全些了,但突遭这样的不明火力击落,一定有什么东西侦测到了。想到这些,他再次下令,“操纵员注意战术机动,尽可能延长无人机留空时间。”

然而,不待命令被执行,接着,又一名操纵员报告,“8号无人机也被击落。”

“你们手上的动作快一点啊!”潘科长有些愤怒,声音中透露出焦急。他说这话时,眼角扫到左边那块大屏幕上,那里,9号和8号无人机的视频窗口里全是雪花点。而1-7号无人机的视频窗口中,显示出飞速旋转着的地面图像。看来,操纵员们确实手快了,但图像的定位性却很差了。

“空战无人机迎击!尽可能掩护侦察无人机!”潘科长此时的声音稍微柔和了一些。立即,潘科长面前的电脑屏幕上,立即展示出他所指的“空战无人机”的三个前视镜头。他当即切换到1号镜头上。当然,这些“空战无人机”是操纵员在操作。他立即将镜头切换到右边的大屏幕上了。然后向端坐在后边的参谋长示意了一下。

汪勇点点头,继续看着。镜头里,1号“空战无人机”的视野比较宽阔,显然,它此时所处的高度较高,而且应当是最靠近刚刚被击落的8号侦察无人机。镜头前方,果然发现正在飞临的,而且正在扫射的敌方无人机。

“妈的,干掉它!”潘玉强这回真的来气了。他这样下令。

立即,汪勇看到,一个十字光环在测距并尽力瞄准,一秒钟后,镜头抖动了一下,一枚小型导弹从十字光环的右侧飞速射出。那导弹大概有20多公分长,喷射着火焰,直扑前方的敌机。几秒钟后,前方爆出一团火焰。击中了。但,空战无人机的左侧忽然射来一串子弹,差一点击中了机身。

“真是很奇怪啊。对方的无人机是不隐身的,我们是隐身和隐形的,它到底是怎么发现我们的?”潘科长听到有人在议论,立即大声说,“肃静,回头再做研究。”刚说完,一名空战无人机操纵员报告,“3号空战机被击落,真是了……”

汪勇听到“真是了……”就知道情况不妙,大声问,“侦察无人机的作业情况怎样?”那边报告,“我们还需要三分钟才能完成。”

“潘科长,再至少掩护三分钟。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一定要做到这一点。”然后,他不再看了。而是起身随同一名参谋走了。这是一名作战参谋向他紧急报告说,师长要他赶紧到作战指挥中心。

其实,作战指挥中心里,一块大屏幕上,正在显示着“松山防区战场敌情动态图”。不过,那图上标注的情况比情报中心的较为粗略一些。这块大屏幕上,并没有情报中心具体显示的那些分镜头。汪勇看到这个区别了。

显示着“松山防区战场敌情动态图”的大屏幕是2号大屏幕,而1号大屏幕正在显示的是“松山要塞对进攻之敌火力反准备首长决心图”,图示的时间为2049年11月22日13时30分。汪勇一看手表,马上明白,距离火力反准备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了。正看着,师长杨矛过来了。问他,“那边情况怎样?”

汪勇看了看师长,摇摇头,说,“师长,情况并不妙,数据接收的完整性并不如意。如果非要火力反准备,效果不一定好。你看能否给军长建议一下……”

“参谋长啊,这个是绝对不能的。军长既然定下要火力反准备了,我们就不能动摇首长的决心。你是知道的,我们要反准备的是我们当面之敌。这个任务必须要完成,否则,我们以后抗击敌人对要塞的攻击有多难,你是清楚的。对了,你看强参谋那块的情况如何?也许,我们精确定位的数据,他那儿可能会有办法的。”

“是,师长!我明白。我立即跟他们联络。”汪勇说完后,给师长敬礼后,就立即又回师情报中心了。

在同一个大隧道中,师情报中心其实与师作战中心并不远。几步路就走到了。

当汪勇再一次进去时,忽然感觉到里面的气氛有些活跃。刚坐到他前边坐过的位置上,潘科长报告说,“参谋长,我方的3架空战无人机全部损失。已经查明,对方的空战无人机是小型空战机器人。咱们的,与人家差一个能量级别。当然,我方的侦察无人机也只剩下2号、3号、7号了。但我们的数据传输和定位任务已按时完成了。现在,请首长们放心,我们的情报数据正在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中。我认为,基本上是可以保证我们的火力反准备需要的。”

汪勇感到潘玉强过于乐观了,就淡淡地问,“强昆仑他们的情况如何?”

潘科长听到参谋长这样问他,立即低头看了一下手表说,“还差15分钟才是预定联络时刻。”

“好吧,那让我们再等等。”汪勇说完抬起头来看了一下正中那块大屏幕。那里的队标和队号已经更新了。队标是一个机器人的形象,队号上则用中文写着“德军机甲突击群”。汪勇看了后轻轻地摇摇头,意思是这连对方的番号都不清楚,怎么能行呢?

潘科长大概看出参谋长的摇头意思了,就说,“参谋长,强参谋他们肯定能查明对方的番号的。那家伙有如神助。”

汪勇知道潘科长给他宽心的,就说了一句,“希望如此吧。对了,那不是机甲突击群,那顶多是一个机甲战士营。注意,那真实的名称叫‘机甲战士’。军长说他是见过的。我想名称就叫‘某某机甲战士营’吧。”说完后,然后又加了一句,“你把刚才我走后5分钟的视频录像传输给我,我看看。”

“是!参谋长!”潘玉强答应后,立即挥手示意一名侦察参谋到他身边来。

很快,汪勇接着刚才的镜头继续看下去了。这回,由于没有太多的心理负担,他看得很仔细。当然,他知道,尽管我军损失众多的无人侦察机,但毕竟,我们还有几架在他们的头顶上的。

现在,他终于看清楚了。电脑屏幕中,他最早看到的那5个“组”的“箱体”,也没靠什么辅助起动设备,竟然自行站立起来了。然后,每个“组”两侧的“箱体”也不知道怎么组合的,竟然在一分钟内,组合成一个“人”字形状。接着,两侧的“箱体”又在一分钟内,拆分成下肢和上肢。天!果然是巨型机器人。

他大概目测一下,这些巨型机器人的高度达到30多米,相当于10层楼房那么高。这看得他有些吃惊,边看边用指头指着屏幕说,“潘科长,你以前见过这些巨型机器人吗?”根据他的印象,他估计潘科长绝对没有见到过这些东西。

但没料到的是,潘科长回答说,“我以前在中国军事科学院的《外国军事学术》杂志上看到过有关介绍。不过,像这么大个头的,确实是第一次看到。以前杂志上介绍的顶多是3米高的。”潘科长说完,脑袋也凑到电脑屏幕跟前,指着那些巨型机甲战士对汪勇说,“大同小异,只是个头大了些。但也有些不同,以前看到的资料并没有说这些家伙能够变形。现在的能够变形了。参谋长,看来我们得叫它‘变形机甲战士’了。呵呵,有点像《变形金刚》中的那种。”

“对,对!你赶紧让人把队号再次修改一下。”汪勇这样说。

很快,师情报中心正中的大屏幕显示的队标还是机器人形象,但队号已经变为“德军第1变形机甲战士营”。汪勇看到后,没再吭声。因为他明知道这个“第1”也是侦察参谋根据对方的开进顺序做出的常规判断,这是合情合理的。当然,以后他真的知道,那确实是德军“凯西特遣群”的第1机甲战士营,也就是“史奈德”营。当然,首次知道这个“史奈德”营的具体番号要归功于机步第187师侦察参谋强昆仑。

强昆仑?哎,这家伙正在干什么呢?我的酒没让他白喝吧。汪勇这样想着,又在为他这位小“老校友”的安危所担忧。

其实,就在他与潘科长研究德军的“变形机甲战士”时,强参谋带领他剩下的9台侦察摩托战车,刚刚楔入到森林边缘地带“史奈德”营与“凯西特遣群”本队之间的位置。这个位置在东南位置。

他在飞驰的途中,看到了一些情况。那就是从他们队形的头顶上掠过的德军空战无人机群的一些情况。当他到达指定位置时,他立即让人升起了观测器材和通信天线。

他在他的通信机屏幕上,完整地看到了即将发生的一幕。当然,这一幕可不是潘科长和汪参谋长所能够看到的一幕。

刚停下摩托车时,一名班长前来报告说,“强参谋,我们排长他们失去了联络,估计是牺牲了。”这名班长说话时,声音有些哽咽。强参谋点点头,拍拍他的肩膀说,“你把咱们的损失统计出来。再把其他车长找来。我要挨个布置任务。”这班长嗯了一声,转身走了。然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回身给强参谋敬了一个礼。强参谋看到,他的眼神中又透出了一名军人应当透露出来的沉静和坚定。他也正规的回了一个礼。

其实,师侦察营远程地面侦察连二排金排长并未牺牲,只是车载通信天线被炸断了,再加上一路在急驶,所以未能准时报告。这才让那名班长认为他们牺牲了。当然,金排长此时带领的,原来向西北方向突围出去的侦察兵,现在只剩下三台侦察摩托战车了。此时,他们正企图插向“史奈德”营与“凯西特遣群”的西北位置。

然而,令金排长没有料到的是,“凯西特遣群”对这西北一侧的防御警戒十分严密。他们未能在预定的联络时间报告强参谋和师情报中心。

所以,那名班长认为他们“牺牲”了。

尽管他们还活着,但他们并非没有损伤。由于担负着吸引警戒和搜索的德军宪兵的主要任务。突围过程中,剩下的战车和战士,基本上挂了彩。而金排长本人也受了伤。他的额头上扎着绷带,而且左腿膝盖也被一块弹片击中。

现在,他必须要尽快直到指定位置,以充作强参谋的侦察预备队。

但,前边的危险重重。他和他的队友们即将面临着谁也说清楚的危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